|
|
訂閱社區雜志 |
【噪聲】株洲噪音執法遇尷尬 呼吁多方位綜合治理噪音 |
(時間:2012/6/4 11:20:49) |
75分貝,人體耳朵舒適度的上限。 但是,讓耳朵不舒適的聲音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我們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忍受了很多高分貝的聲音。 清晨時分,菜市場開始了吵吵嚷嚷的叫賣聲;小區院落,被擋住去路的或者等人的汽車喇叭聲此起彼伏;閑暇逛街,商家吆喝商品的各種促銷聲……各種噪音隨著城市化發展的不斷加快隨之而來,使得人們相互交談、接聽手機或者夜間休息等正常生活都受到影響,耳朵更無舒適可言。 一、你最痛恨的噪音排名 日前,記者發布了“你最痛恨的噪音”調查問卷,其中,小區生活噪音、建筑噪音、商家噪音成為受調查者心中“最痛恨”的三大噪音。 1、“恨不得在他們車上劃上幾刀” 在記者連續幾天的采訪中,小區的各種噪音最讓受訪者討厭。 小周住在河西德政花苑,由于小區沒有專用停車場,小區日益增多的小車成為了最困擾小周的噪聲源。 “有的車子沒地方停,只好停在路邊,造成堵塞。早上6點多開始,就會聽到連續不斷的喇叭聲。”小周有時候上夜班,對于早上的汽車喇叭聲“恨之入骨,恨不得在他們車上劃上幾刀”。 “有一次,一輛車堵住了另一輛車的去路,喇叭整整響了半個小時也不見人挪車。”小周說喇叭聲引來了很多居民,大家又是踢又是拉車門,最后居然把門打開了,在幾個保安的幫助下,將車子挪開了。 2、“攪拌機的聲音快讓我神經衰弱了” 那些必須“趕進度”的建筑工地上不可避免地發出的噪音,成為受調查市民心中的“第二宗罪”。 小譚住在荷塘區金域半島,周圍在建的建筑工地不少,前段時間有不少工地晚上加班加點施工,攪拌機的聲音讓小譚“都快神經衰弱了”。 忍無可忍之下,小譚撥打了環保局的投訴電話,在說明情況之后,對方答復說,這個工地因為特殊情況,已經向環保局提交了晚間施工的申請,并獲得了批準,所以是符合規定的。這讓小譚更加無奈,好在沒多久,這種情況便少了很多,“估計是進度趕上來了。” 3、“一趟街逛下來,頭昏腦脹的” 商鋪使用喇叭播放音樂已成為一種吸引顧客的“常規做法”,這些走在路上就能聽見的無孔不入的音樂,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是一種討厭的“噪音”。 “進一家店鋪換一首歌,一條街逛下來能聽到十幾首歌,再加上人來車往的嘈雜聲,感覺很不好。”張女士是一位護士,她告訴記者:“噪聲可以引起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疾病,還會使人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導致情緒暴躁、易怒。” 4、有一點雜音都睡不好的他選擇了搬家 周健笑稱自己是典型的神經衰弱癥患者,“有一點雜音都睡不著。” 可是他的上一個房子卻正戳中了他這個“要害”。他家的上一套房子在天元區的明珠花園,“戶型、朝向都很好。”周健說住了一段時間后,他發現每天晚上都能聽到機器撞擊的聲音,擾得他沒辦法睡覺,后來發現小區旁邊有一個垃圾處理站,聲音正是處理機發出來的。 “想盡了各種辦法,吃藥、塞棉花,都沒有辦法安心睡覺。”沒過多久,周健就選擇賣掉了這套房子,搬到了隔壁小區的小高層,“樓層高一些能聽到的聲音會少一些。” 此前,國內一家著名的專業調查機構曾就“城市噪音”的有關話題在網絡上進行過調查,根據該公司的調查反映出一個問題:居民對噪音污染大多是“忍氣吞聲”,采取應對措施的不到兩成,有15%的人甚至表示“忍受不了,有條件就搬離原地方”。 而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大多數的受訪者對噪音也采取了“忍氣吞聲”的態度,他們對于這種事情到底要找什么部門,也表示很迷茫,“有的事情找了環保部門,說不在管轄范圍,找派出所,說沒有權限,最后通常是不了了之。” 二、調查:多頭管理 記者查閱相關文件后了解到,關于噪聲污染防治的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到《株洲市城區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試行辦法》都對相關事宜進行了明確規定。 而據株洲市環保局提供的數據,今年4月份,環保局接到90余起噪音投訴熱線,占環境污染投訴的30%左右。采訪中,很多市民質疑,法律似乎沒有約束力,“環保部門不作為”。 對此,株洲市環保局環境監察支隊巡查大隊大隊長景釗向記者“訴苦”,感慨執法過程中面臨的許多難題。 景釗表示,環保法規定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之間,是禁止施工的,他們有權對違規施工單位進行處罰,但他們的執法權限有限。 接到建筑工地晚上施工噪音的投訴,巡查隊一般先到現場,查看施工方的夜間施工許可證。沒有的話,責令整改,并處以罰款;有證件的話,則跟施工方協商,盡量減少人為的噪音。在違規施工現場,執法人員只能口頭責令對方停工和立案調查,不能采取關停電閘、關停機器等強制行為,從而導致執法人員剛走,工地隨后開工的現象。 而對于市民投訴比較多的社會生活噪音(如商戶使用高音喇叭招攬顧客)以及交通生活噪音,環保局表示這兩方面的具體監督管理不歸環保局。 記者從2011年11月份頒布的《株洲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了解到,城市噪音污染主要有四大類:工業噪音、交通運輸噪音、建筑施工噪音和社會生活噪音。 在這份《辦法》里記者看到,對于不同噪聲的監督管理,已經做了明確的分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噪聲污染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并具體監督管理生產經營活動噪聲和建筑施工噪聲;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噪聲實施監督管理;公安治安管理部門對社會生活噪聲實施監督管理。 但是,記者就社會生活噪音問題聯系市公安局想要采訪時,對方托人轉告記者,這個不歸治安部門管理,采訪也被迫中斷。 三、呼吁:多方位綜合治理噪音 隨著株洲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建噪音、生產噪音、生活噪音等不斷增多,成為干擾市民平靜生活的公害之一。但光靠環保部門來管理,顯然是難以根治,因此,眾多管理部門協同操作,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而我們每個人也應注重社會公德和自身形象,盡量用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當然,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道德與法制相結合。在職能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市民注意自身道德規范的前提下,城市噪音才有可能有效地得到治理。 TIPS 這些噪聲污染由環保局監管: A.工業、商業、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產生的噪音,如卡拉Ok、歌廳、舞廳、茶座等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娛樂噪聲污染,廠礦企事業單位在工業生產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時產生的工業噪聲污染,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設備產生的噪聲污染。 B.建筑施工噪聲污染,指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市民可以撥打環保熱線12369或者13207335701、13207335702投訴。 這些噪聲污染由公安治安管理部門監管: 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生產經營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如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或采用其他發出高噪音的方法招攬顧客等。 這些噪聲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監管: 機動車噪聲 這些噪聲由海事部門監管: 船舶噪聲 這些噪聲由鐵路管理部門監管: 火車噪聲 城市5類環境噪音標準值 類別 晝間 夜間 0類 50 40 1類 55 45 2類 60 50 3類 65 55 4a類 70 55 4b類 70 60 (夜間是指晚上10點以后,早上6點以前) 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將市區聲環境分為5類,即0類、1類、2類、3類、4類(4a和4b)。 各類標準的適用區域: 1類標準適用于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 2類標準適用于商業區域,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域。 3類標準適用于工業區。 4a類標準適用于城市快速環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軌道交通(地面段)、湘江航道兩側區域。 4b類標準適用于鐵路干線及兩側區域。 數據 20分貝 竊竊私語 50分貝 正常交談聲音 70分貝 街道環境聲音 75分貝 人體耳朵舒適度的上限 80分貝 嘈雜的辦公室,高速公路上的聲音 85分貝及以下 不會破壞耳蝸內的毛細胞 90分貝 嘈雜酒吧環境聲音 100分貝 氣壓鉆機聲音 105分貝 永久損聽覺 110分貝 螺旋槳飛機起飛聲音 130分貝 噴射機起飛聲音 140分貝 歐盟界定的導致聽力完全損害的最高臨界點 190分貝 導致死亡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