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是建設美麗天津的重要內容。為了達到《美麗天津建設綱要》提出的到2016年,PM2.5年均值下降20%,努力使“天更藍”的目標,本市將全面實施凈化工程,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請聽本臺記者的報道。
據環保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占比僅為31%。空氣污染和霧霾天氣不僅使市民的生活質量有所降低,也危害著市民的身體健康。市民胡先生希望,應該完善空氣質量的檢測體系,并且隨時向社會公布:
胡先生:我覺得每天應該發布一個空氣質量的報告,給我們來一個標準,每天帶不帶口罩出去或是怎么著,信息更透明,查起來更方便,知道怎么處理。
胡先生的愿望能否實現呢?從去年國家環保部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以來,本市成為首批開展新標準評價的試點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共有27個環境空氣自動檢測點位,市民可以登陸環境空氣質量GIS發布平臺查詢。市環保局大氣監測部部長陳奎介紹說:
胡先生:只要關注是什么顏色,就可以知道對應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綠色是一級優,適合所有的人群外出;黃色是二級良,除了極敏感的人減少外出外,三級以上心血管等慢性病要減少外出。我們一旦發現有污染嚴重的情況出現,就會在平臺下端有一個滾動條,提醒敏感人群減少外出。
預警是基礎,提高是關鍵。市民龐先生認為,空氣質量逐年下降,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汽車尾氣排放加大。他建議:
胡先生:針對綠化應該多種一些樹啊,這樣可以凈化空氣,在一個對于私家車的處理上,應該發展公共交通,多坐公交車、地鐵后會有一些好轉。盡量少開私家車,會減少一些汽車尾氣。
面對市民的迫切期盼,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表示:將從六大方面入手,力爭3年時間,使PM2.5年均值下降20%。
胡先生:完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強化機動車污染的防治,一條是要控制汽車的保有量的增加,再有一個要淘汰29萬輛黃標車;我們要加強工業污染源的綜合治理,特別是對冶金、化工企業的治理,我們還要加強惡臭類的和有毒有害廢氣的綜合防治;在一個我們要加強各類揚塵污染的監控和管理;嚴格環保準入制度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要構建生態安全的格局,生態紅線嚴格保護的面積,占天津市總體面積的17%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