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報告20日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護形勢嚴峻。水源地保護是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關鍵所在,而維護健康的淡水生態系統是實現飲水安全可持續的有力保障。 這份名為《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的報告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水利部共同編制。報告認為,中國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護形勢嚴峻,主要表現為天然劣質水問題突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其中農村水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包括鄉鎮企業污染、化肥和農藥的過量和不合理使用、集約化養殖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農村污水處理基礎設施落后等。 WWF項目實施總監朱春全博士說,目前全國范圍內有1/3的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半數以上湖泊生態系統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綜合保護水源地,養護健康的淡水生態系統,是提供清潔飲用水的根本保證。 2005年水利部農水司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中國農村飲用水不安全人口約為3.23億左右,其中9084萬人受到水污染的影響。2006年至2010年間,中國政府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了2.2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前六年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承諾。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污染問題日益加重,僅靠飲水安全工程措施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飲水安全問題,采取生態措施保護水源地日趨重要。為推動生態措施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自2008年以來,WWF與水利部農村飲水安全中心展開合作,在農村飲水安全研究與政策、水源地保護、公眾宣傳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由來自水利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的20多位專家歷時兩年編著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