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經過八個月的緊張建設,位于大興新城、亦莊新城與中心城區之間的北京南海子公園一期正式開門迎客,與位于北五環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遙相呼應,成為貫穿北京南北的中軸線上的另一顆生態明珠。
 |
南海子公園是北京市“城南行動”計劃第一項重大生態工程,規劃總面積11.65平方公里,其中公園占地7.86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濕地公園。公園一期建成景觀總面積達3700多畝。據估算,公園全部建成后年可凈化水質2007.4噸、固土28490.4噸、保肥3709.2噸、固碳5551.7 噸,釋放氧氣12343.6噸,吸收二氧化硫169.4噸、氮氧化物4716公斤、滯塵26000多噸,年生態效益價值為6300余萬元。 歷史上,南海子曾為遼、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被譽為“燕京十景”之一,命名“南囿秋風”。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京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南海子地區逐漸成為人口聚集、環境惡化、社會管理形勢嚴峻,公共服務設施落后的城鄉結合部。 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城鄉統籌,2009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加快北京南海子公園建設。公園建設充分體現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的理念。由于南海子地區原先干涸的坑塘已被垃圾填平,填埋總量達到2200萬立方米,其中18%是個人生活垃圾,污染了土壤以及地下水水質,對局部大氣和水環境都造成了影響。為確保建設過程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建設者們決定變廢為寶,利用這些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做到垃圾處理不出園。園內的建筑廢料根據各種規格進行打碎、分揀,用于堆山、路基建設、鋪路或經處理后作肥料。 原先用來填埋垃圾的大坑,挖掘后將坑體做好防水,引入小紅門污水處理廠經過嚴格過濾處理的再生水,使公園再現碧波蕩漾的景觀。同時,在水體內放養各種魚類等水生動物,在不同水域栽種水生植物,吸引野生動物來此棲息,形成完備的生態圈,逐步恢復濕地景觀及功能。據悉整個公園建成后將恢復1.2萬畝生態景觀,其中水面占五分之一,成為京南最大的濕地,南海子這片濕地恢復后,就像天然的過濾器,對于水體的過濾,下游用水質量的提升,以及地下水的補充,都有積極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挖掘南海子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根據郊野公園的各項功用,依據歷史,重建新宮、舊宮、南宮這三座皇家苑囿,爭取把服務設施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贝笈d區園林綠化局黨委書記劉春啟介紹,“南海子公園的建設,除了傳承歷史遺存,恢復南城歷史文脈,使今人再睹南苑皇家苑囿勝景,還將對大興本地的文化產業產生積極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