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東莞市投入百億建污水處理廠 |
(時間:2013-11-1 11:12:12) |
城市水環境治理一直以來備受市民關注,目前,我市提出將創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通過創建讓老百姓看得見、感受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民生水務關系到千家萬戶,打造良好的水環境備受矚目,節約用水人人有責。即日起,本報推出《東莞水環境治理》系列報道,帶您走近東莞水環境整治工作,敬請關注。 2002年以來,我市累計投入100多億元進行污水處理廠和截污管網建設。目前,已建成二級污水處理廠37家,除市區石鼓廠、塘廈白坭湖廠、鳳崗蝦公潭廠3家由政府投資運營外,其余34家以BOT模式建設運營,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城鄉全覆蓋。截污管網規劃投資規模約74億元,建成截污主干管約860公里,基本覆蓋全市各鎮街、園區,設計污水收集能力約255萬噸/日。截污次支管網建設正積極推進,大市區已建配套管網350公里,其他各鎮街次支管網已建成約65公里。 污水處理能力逐步提高 隨著污水處理廠和截污管網的陸續建成和運行,我市污水處理能力逐步提高。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由2010年的196.5萬噸/日提高到2012年的258.5萬噸/日(其中20萬噸/日在試運行),占全省日處理能力的12.3%;污水處理是完成水污染物減排任務的重要手段,我市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的建設運行,為我市創模成功和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提供了基礎保障。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物削減量逐年增加,其中化學需氧量(COD)年削減量由2010年的7.68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10.09萬噸;氨氮年削減量由2010年1.08萬噸提高到2012年的1.18萬噸。同時,我市主要飲用水源、東江、運河、石馬河等水質綜合污染指數總體有所改善。2010-2012年,東江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從4.45降至4.08;東莞運河從15.20降至14.15;石馬河從87.10降至45.03,基本實現運河不黑不臭的第一階段目標。 污水處理監督措施不斷完善 為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水務、環保、價格、財政等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對污水處理廠運營、BOT項目服務費支付審核、水質檢測、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其中,《東莞市污水處理費征收管理辦法》重新修訂頒發,在征收范圍、減免對象、收支管理等方面作出規定,其中明確:“污水處理費實行統一征收,全額上繳,專戶儲存,專項專用。專項用于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維護和項目建設等,嚴禁截留、挪用。” 全市污水處理廠基本情況表

東莞市污水治理工程 石碣污水處理廠 石龍新城區污水處理廠 高埗污水處理廠 南畬郎污水處理廠 中堂污水處理廠 企石污水處理廠 茶山污水處理廠 萬江污水處理廠 橋頭污水處理廠 橫瀝東坑污水處理廠 望洪污水處理廠 寮步竹園污水處理廠 常平東部污水處理廠 道滘污水處理廠 麻涌污水處理廠 東城牛山污水處理廠 常平西部污水處理廠 市區污水處理廠 謝崗污水處理廠 松山湖北部污水處理廠 樟木頭污水處理廠 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處理廠 沙田福祿沙污水處理廠 大嶺山污水處理廠 黃江污水處理廠 清溪長山頭污水處理廠 厚街沙塘污水處理廠 塘廈林村污水處理廠 清溪廈坭污水處理廠 虎門海島污水處理廠 塘廈白坭湖污水處理廠 長安三洲污水處理廠 塘廈石橋頭污水處理廠 虎門寧洲污水處理廠 鳳崗竹塘污水處理廠 鳳崗蝦公潭污水處理廠 鳳崗雁田污水處理廠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