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雨水利用應列入國家節水戰略 |
(時間:2011/9/20 11:05:00) |
今夏,雨水偏愛北京城,截至8月25日,北京平均降雨量達到425毫米,比去年同期增加177毫米,創近10年來之最,密云水庫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24億立方米,相當于60個頤和園昆明湖的水量。 充沛的雨水大量補充北京地下水,滋潤著干渴的首都,凈化著城市空氣,但也帶來不少“副作用”,許多小區出現雨水倒灌地下停車場的情況等。筆者以為,雨水的這些“罪過”是因為城市雨水利用設施過于薄弱造成的,這個問題在全國具有普遍性。 去年,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一次演講中說,目前中國水危機凸現三大特點,一是水資源短缺,我國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二是水資源浪費普遍,萬元GDP耗水量、農業灌溉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都比發達國家平均值高得多;三是水污染嚴重,我國80%以上大江大河都遭受程度不同的污染,未來兩、三年國家將投入900多億元用于污水處理。 筆者以為,應多管齊下、多措并舉節約用水,而節水需要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多渠道尋求水資源,目前中國水源主要來自于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對老天爺賜予的雨水利用率相當低,雨水利用至今尚未列入國家節水戰略,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雨水是非常寶貴的資源,相關資料顯示,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雨水的回收利用,并立法規定城市必須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如德國修建了大量的雨水池用于截流、處理及利用雨水,削減雨水的地面徑流,降低城市洪澇危險。鑒于我國目前嚴峻的水危機現狀,筆者以為,如果城市普遍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既可大量節約自來水,又能減輕洪澇險情,所以說,將雨水利用列入國家節水戰略時不我待。 首先要立法,強制新建公共設施及住宅小區必須建設雨水回收系統。不久前南京市出臺了《城市供水和節約用水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必須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否則將予以處罰,這一做法值得肯定。據專家測算,我國南方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約1100毫米,如果讓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白白流失,實在可惜。 其次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雨水回收設施需要花錢,許多地方不愿意,如果從長計議算經濟賬,這種投入是值得的。南京“銀城東苑小區”于3年前投資80萬元建成雨水回收系統,將屋頂、路面、廣場、停車場等處收集的雨水輸送到一個800立方米的地下儲水池,經過濾處理后的干凈清水,用于小區綠化和人工湖換水,3年累計節省自來水13.2萬噸,節約水費30萬元,7-8年就可收回成本。為鼓勵開發商在小區建雨水收集設施,建議政府應適當給予“綠色”補貼。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