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工信部節能司:把綠色制造作為工業“雙碳”著力點 |
(時間:2023/6/2 10:10:14) |
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推動綠色發展成為關鍵詞。在我國,大約7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工業生產或生成性排放。因此,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的重要一環。近期,工業與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包括綠色工廠874家、綠色設計產品643個、綠色工業園區4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12家。
工業與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以下簡稱“工信部節能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綠色制造是一種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現代化制造模式。“十三五”以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持續提升,重點行業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綠色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他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綠色制造的新部署新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把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作為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工業領域“雙碳”工作的重要著力。
綠色制造體系是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組成
貝殼財經:什么是“綠色制造”,為什么要推動綠色制造?
工信部節能司負責人:綠色制造是一種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現代化制造模式。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十三五”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創建綠色工廠、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業園區和構建綠色供應鏈為牽引,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貝殼財經:推動綠色制造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是什么?
工信部節能司負責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202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近1/3,是國民經濟主體和增長引擎,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物質基礎。工業是資源能源消費大戶,能源消費量占全國總體消費量的2/3,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占比也很大,是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綠色低碳轉型主戰場。另外,工業在推動自身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也為能源生產、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提供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和產品,為實現全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實施梯級培育,遴選綠色制造名單
貝殼財經:當前我國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方面取得哪些進展?
工信部節能司負責人:工信部積極推進在建、擬建項目對標能效標桿水平開展建設,實施工業節能專項監察和開展節能診斷服務,引導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清潔生產升級改造,大力推廣宣傳節能降碳和資源綜合利用先進技術,不斷筑牢綠色化發展根基。
工信部實施梯級培育和動態管理,每年從國家、省、市三個層面遴選一批綠色制造名單,截至目前,在國家層面創建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園區2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03家,地方層面也累計創建綠色工廠9142家、綠色工業園區45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97家,同時,我們遴選推薦180余家綠色制造服務商,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培育壯大。
貝殼財經:到目前為止,我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取得了哪些成效?
工信部節能司負責人:我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主要成效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傳統制造業在加快調整優化,“十三五”期間累計退出鋼鐵落后產能達1.5億噸以上,退出水泥過剩產能3億噸左右,地條鋼實現了全面出清。加快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搬遷改造企業1141家,完成率97%。推進水泥行業常態化錯峰生產,30個省份實施冬季和夏季錯峰生產。先進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2022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15.5%和31.8%,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6.1和3.6個百分點。
其次,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各有關方面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耗,2022年,我們的鋼鐵、電解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較2012年降低了9%以上,全國火電機組每千瓦時煤耗降到了301.5克標準煤,均處于世界領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時期分別下降28%和16%的基礎上,“十四五”頭兩年進一步下降6.8%。
同時,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據初步測算,2022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在21億噸左右,綜合利用率超過52%,比2012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成效明顯。綠色工廠能耗水平整體優于能效標桿水平,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第三,重點行業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先進適用節能技術逐步推廣普及,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工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9%,有力地促進了產品單耗下降。其中,鋼鐵行業,1000立方米以上高爐、100噸以上轉爐占比超過50%,常規節能措施如干熄焦、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燒結余熱發電、余熱余能發電等技術逐漸普及。石化行業,千萬噸級煉油、百萬噸級乙烯裝備推廣應用效果顯著,化工行業新型煤氣化占比達到41%。
第四,綠色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推進綠色低碳產業鏈強鏈補鏈和產業基礎再造,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順利投產發電,光伏產業鏈四大環節產品產量占全球比重均達到80%以上,全球前10名風電整機制造商中有6家中國企業。積極推進交通運輸工具綠色轉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了700萬輛,LNG、甲醇等綠色動力船舶的國際市場份額接近50%,綠色建材在城鄉領域也得到了較好的推廣和使用,特別是我們組織綠色建材下鄉,取得了積極的反響。
引領帶動全鏈條生產和管理深度綠色變革
貝殼財經: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上,我國有怎樣的發展方向和長遠目標?
工信部節能司負責人: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綠色制造的新部署新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把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作為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工業領域“雙碳”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到2025年,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貝殼財經:為實現上述目標,工信部將從哪些工作具體入手?
工信部節能司負責人: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通過推動制造業全方位轉型、全過程改造、全鏈條變革、全領域提升,即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制造流程數字化、產品供給綠色化全方位轉型,將綠色低碳要求始終貫穿產品設計、制造、物流、使用、回收利用等生命周期全過程,引領帶動產業鏈供應鏈等全鏈條生產和管理深度綠色變革,從全地域、全行業維度推動提升全領域產業綠色化程度。
工信部將加快構建政策、技術、標準、服務四個體系,推動建立完善標桿培育、產業引導和市場化促進三項機制,鍛造產業競爭的綠色新優勢,努力使綠色成為新型工業化的普遍形態。
|
|
|
|
推薦圖片 |
 | 愛普生正式發布環境定位聲明 以可持續創新 | 2023年3月21日, 2023愛普生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石明宏先生發表主題演講,正式向中國市場發布愛普生的使命和愛普生環境定位聲明。&nb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