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水電站水輪機組尾水不遠處就是四會市自來水廠,采用綠色水輪機技術保證河道水質至關重要。記者 吳濤 攝
水力發電是綠色能源、清潔能源。然而,水力發電過程中多少還是會存在污染隱患,如漏油。
2014年2月,珠江流域西江支流賀江中游賀州段一水電站發生漏油事故,約2噸油流入賀江,造成下游約4公里河流污染;2018年8月,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衣江河段因水電站漏油,造成下游河流污染嚴重;2004年,河北灤河上一水電站漏油量達每天185公斤,甚至影響了天津、唐山兩市的供水質量……
諸如此類事故,主要原因是水電站轉槳式水輪機轉輪葉片漏油。
有沒有有效辦法徹底解決水輪機轉輪葉片漏油問題,讓綠色水電更綠色、清潔能源更清潔呢?有,綠色水輪機技術,即通過提高轉槳式水輪機操作油壓,實現輪轂無油化。此技術,國外、國內都有,而且國內技術國際領先。
位于廣州、深圳的恩萊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恩萊吉公司”),早在2013年便提出第四代水輪機應是“人、機、魚、水”和諧的水輪機,研制出了新型結構的高油壓(16MPa)輪轂無油化轉槳水輪機,將輪轂內的液壓裝置外置,實現了輪轂無油化,不但杜絕了水輪機對河流的污染,而且有效增加了水輪機效率和出力,以簡單可靠和性價比高領先國際水平。2019年,該公司還首次研制了高油壓(16MPa)大型水力機械槳葉調節裝置,并通過技術成果鑒定。
10月21日,記者在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白沙水電站強烈感受到綠色水輪機技術的魅力。
“改造后的2號機組自今年3月投入運行后,已經安全運行了7個月,過去頻繁漏油的現象一去不返了,我們懸著的心終于踏實啦!”水電站主管技術工作的副站長寧麗華興奮地說,“改造后,機組發電功率還由8500千瓦增加到1萬千瓦,并大大提升了安全性,降低了勞動強度,顯著節省了運行成本。”
白沙水電站下游,距離電站不到200米的對岸就是四會市供水廠的取水口,這里是近50萬市民生產生活用水水源。
“讓綏江的水越來越清,讓百姓喝上優質放心水”是四會市水利局的重要職責。基于此,四會市水利局領導高度重視白沙水電站機組漏油問題。一聽說國內有綠色水輪機技術,市水利局局長吳放科馬上和恩萊吉公司聯系,并于當晚召集水利局相關部門負責人、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改造專家組,還安排專家組成員去廣西賀州新豐水電站、廣東英德市獅子口水電站等,深入考察了解綠色水輪機技術應用情況。充分調研討論后,大家一致認為:“為了保護環境和電站長遠發展,一定要對機組進行無油化改造。”
白沙水電站1995年建成投運,2臺燈泡貫流式水輪機發電機組,水輪機轉輪直徑5.5米,單機容量8.5兆瓦。經26年長久運行,水輪機轉輪葉片密封磨損老化,造成密封性能失效,導致轉輪葉片漏油。
直徑5.5米,是恩萊吉公司目前在國內改造的直徑最大的水輪機機組。此項目改造成功,對恩萊吉公司也是一個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充分體現了“恩萊吉品牌”——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也再次展示了輪轂無油化技術的威力和魅力。
白沙水電站站長駱可華感觸頗深地說:“改造成敗對我們至關重要。水利局領導對此很重視、很慎重,光考察論證就用了3個月。從機組目前運行狀況來看,所有的辛勤付出都值了!我們將在近日進行1號機組的改造。”
“但凡使用了,都說好”,“由要我改,變為我要改”。在廣東的幾天,所看所聽,記者強烈感受到綠色水輪機技術綠色環保、節能增效的巨大效益。然而記者也了解到,這項利國利民的成熟的技術設備,八九年來不過成功改造了二十多個電站、百十個機組,和我國近5萬座水電站來比,杯水車薪。
目前水輪機國際招投標文件中,幾乎都有“操作油壓不低于12MPa”的描述。轉槳式水輪機的高油壓化和輪轂無油化,在國際上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技術和發展趨勢,更是環保的必然要求。在綠色環保大行其道的當今,其在我國的推廣應用情況,與國際潮流有些背道而馳,需要我國政府、設計院、業主等更多的有識之士重視、提倡、推廣、應用。
在廣東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采訪相關負責人,記者高興地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國綠色水輪機技術國際領先,是利國利民的好項目。像這樣對生態環境有利的創新技術我們是很期待和歡迎的,也是很需要的。希望在今后的水電發展中,有更多的新技術涌現并運用到水電發展項目中,為廣東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計劃把綠色水輪機等新技術作為助推農村水電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下好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兩步棋,以‘人水和諧’理念換來更多碧水藍天,促進農村水電高質量持續發展。”
廣東省是我國水電大省,全省共有9800多座小水電站。廣東省水利廳小水電相關負責同志對集綠色、環保、擴容、提質、增效于一身的綠色水輪機技術的認可,相信將促進其在水電站建設和改造中得到更多更廣泛的運用。
在廣東,記者更驚喜地了解到,恩萊吉公司還將創新理念延伸至環境友好介質替換領域,研制成功以純水代替液壓油的新型水輪機操作調節系統的顛覆性技術,為國內綠色水電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暢想空間和更廣闊的可能。
“我們談綠色水電,必須談水輪機。當前機電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將科技創新和綠色產業發展結合,用創新推動生態環保,這也是機電產業實現突破的唯一機會。”多年專注于水輪機發展的哈爾濱電機廠前副總工、國內知名水輪機專家劉光寧說,“水電本身是清潔能源。綠色水輪機技術,在基于綠色水電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為水力機械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特別是純水代替液壓油的成功,讓我們可以大膽暢想,將這項技術擴大應用,實現水力機械的全部無油化,甚至是水電站和水泵站操作的無油化,將會把中國機電設備無油化做到國際領先,前景無限!”
綠色環保、節能增效,綠色水輪機技術讓綠色水電更綠、清潔能源更清。希望這一利國利民的技術,在我國廣受青睞、大行其道,促進水電事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行穩致遠。(記者 聶生勇 吳濤)
記者手記:酒香也怕巷子深
“這么好的產品怎么推不開呢?”廣東省四會市白沙水電站副站長寧麗華不解地說。
寧麗華所說的產品,是深圳恩萊吉研制生產的水輪機輪轂無油化設備。該電站今年3月一臺機組改造使用了此設備,不但杜絕了漏油問題,而且發電功率由8500千瓦增加到1萬千瓦。“不僅如此,機組改造后,還大大提升了安全性,降低了勞動強度,顯著節省了運行成本。”作為電站技術負責人,寧麗華原來也曾質疑設備的性能,7個多月的運行使他徹底放心,贊不絕口。近日,該電站又簽訂了第二臺機組改造協議。
綠色環保、增效節能、國際領先,記者兩年前曾到廣東采訪過輪轂無油化的綠色水輪機技術,深深感受到其環保魅力,認為其符合國際綠色環保潮流,而且增效節能,必然會廣受推崇。然而,所料不及的是,其推廣應用不盡如人意。幾天的走訪,記者了解到,這里面有對此技術設備宣傳推廣力度不夠的因素,也有傳統觀念、固有做法、制度僵化、技術封閉保守等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羈絆。一些領導、專家、業主等,不愿改變傳統做法、舊有模式、現有利益格局,不敢不愿嘗試使用新技術設備,求穩怕變。凡此種種,使環保增效、利國利民的好產品得不到推廣使用。這,不利于高質量發展。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幾天的采訪記者卻感到,在新技術、新產品使用上,“酒香也怕巷子深”。這里的“巷子”,不但包含宣傳推廣不足因素,更包含傳統觀念、固定模式、舊有做法、技術封閉保守的束縛等。不擺脫這些“巷子”束縛,再好的“酒”也會少人問津,走不出巷子。
可喜的是,在廣東省水利廳、肇慶市、清遠市,記者看到在政府部門、設計單位積極提倡推介下,一些水電站業主大膽使用了綠色水輪機技術,并無一例外地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既杜絕漏油又擴容增效,而且基本上做到了免維護,有的改造機組已經做到運行7年免維護。可以說,“但凡使用了,都說好。”據悉,廣東省水利廳農水農電處計劃把此技術作為助推農村水電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綠色環保、節能增效,是國家大力提倡的,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衷心呼吁政府部門、設計單位、業主法人,大力提倡、扶持、推廣、使用綠色環保節能的新技術新產品,讓更多的“綠色水輪機技術”走出巷子,酒香四溢。
如此,則是國之幸,民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