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排放標準升級推動市場擴容 奧福環保加速擴產應對產能瓶頸 |
(時間:2019-12-5 9:19:22) |
近日,科創板上市尚未滿月的奧福環保董秘武雄暉在公司五車間的一間簡易會議室里接待了一波來訪的投資者。“公司上市后,董事長就提醒大家了,享受就不要了,所有的錢都要投入到生產上”,他說,公司至今沒有一棟專門的辦公樓。 隨著國內汽車排放標準從國五向國六升級,蜂窩陶瓷載體行業市場容量倍增,作為已經經歷過海外第六階段排放標準裝車檢驗過的奧福環保,正迎來新的發展良機,公司有望在市場擴容、國產化替代過程中,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公司產能不足 “公司銷售情況今年6、7月份步入低谷,8月份開始逐步從低谷緩過來,10月份訂單開始上量。從11月起公司開始三班倒,全負荷運行,這種情況估計將一直持續下去。”武雄暉介紹。 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是,隨著有關部門嚴查超載超運,帶來重卡市場運力補充問題,加之下游發動機廠家和車廠完成去庫存。武雄暉表示,“今年燃氣車7月1日開始執行國六排放標準,最近銷量陡增,要貨的都是國六燃氣車客戶。再加上海外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奧福環保正在陷入甜蜜的煩惱——產能不足。” 隨著募集資金到位,公司確定優先滿足產能擴張所需設備及基建資金的需求,優化配套流動資金使用。根據公告,公司募投項目包括年產400萬升DPF載體山東基地項目、年產200萬升DOC、160萬升TWC、200萬升GPF載體生產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對于本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不足完成項目的部分,公司將以自籌資金解決。 據介紹,公司未來產能將在山東和重慶兩個區域布局,其中山東工廠主要服務于中國重汽、濰柴動力等整車或主機廠商的附屬催化劑企業,子公司重慶奧福則就近服務玉柴動力、云內動力以及為其配套的催化劑廠商中自環保、貴研催化。 緊跟國家排放標準升級 中國機動車排放標準在過去幾年快速提速,幾乎保持著兩年一代的速度。2015年執行國四標準,2017年國五標準,2019年國六標準,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零部件企業都感到壓力巨大。 奧福環保緊跟國家排放標準升級計劃,“十一五”期間解決了國四排放問題,“十二五”期間解決了國五排放問題,“十三五”期間解決了國六排放問題,從而奠定了公司在國內大尺寸蜂窩陶瓷載體領域的領軍者地位。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奧福環保是大尺寸蜂窩陶瓷載體行業的國家隊成員。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間設立“機動車尾氣凈化技術和產品集成與示范”“863”項目,對機動車尾氣凈化技術進行研究。奧福環保技術研發帶頭人潘吉慶就參與了該項目課題,承擔研究其中的大尺寸蜂窩陶瓷載體技術。在課題進行期間,公司及潘吉慶持續進行大尺寸蜂窩陶瓷載體研發及產業化,掌握了大尺寸載體的生產工藝,研制出滿足國四標準的大尺寸SCR載體并實現產業化,滿足國四排放標準,并在中國重汽等國產重型柴油車上實現1.4萬臺的規模化應用,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柴油車后處理市場的壟斷。 國五標準實施以來,奧福環保產品逐步獲得康明斯、重汽、東風、福田、戴姆勒等客戶認證,檢驗公告數量領先,DPF產品出口北美,銷量快速增長。 排放標準升級到國六,意味著柴油發動機后處理系統在保持原有SCR載體情況下,還要加裝DOC、DPF載體;汽油發動機后處理系統在保持原有TWC載體情況下,還要加裝GPF載體。整個內燃機車輛后處理系統載體需求量增加一倍。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預測,在國五升級國六過程中,我國汽車蜂窩陶瓷載體的市場規模有望從2018年的40億元擴容至2023年的最多202億元,柴油車用蜂窩陶瓷載體市場規模有望從20億元擴容至82億元。 海外練兵殺回國六市場 從全球市場看,日本NGK與美國康寧合計占據蜂窩陶瓷載體行業90%以上市場份額,形成寡頭壟斷格局。而在國內,從事蜂窩陶瓷載體企業較少,目前主要為奧福環保、王子制陶、宜興化機等企業。盡管在部分產品領域,國產產品在技術性能上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中國企業產品在價格上的優勢明顯,只有國外同類產品1/2-2/3,但在產品質量一致性、生產管理、技術研發等方面與國際巨頭仍有差距。 目前在柴油車蜂窩陶瓷載體領域,2016年、2017年、2018年奧福環保所生產的SCR載體數量在我國商用貨車載體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3.5%、8.06%、9.49%。此外,公司2018年開始向北美汽車后市場批量出口超大體積規格高性能DPF產品,產品的功能與可靠性得到了成熟市場與美國EPA2010排放標準的檢驗。 對于日漸顯現的國六市場,奧福環保幾萬只產品在海外后市場實現銷售并裝車、上路,經受了海外標準的考驗,盡管國六標準與海外標準有一定差異,但海外市場的驗證給了公司產品規模化量產信心。 近兩年公司海外收入呈現翻番式增長,海外業務從2017年幾百萬元的規模開始起飛,2018年接近2000萬元,2019年上半年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業內人士介紹,行業一般規律是在標準推出初期,整車廠首先選擇NGK和康寧的產品,以保證快速推出滿足排放標準要求的產品。而從長期來看,出于自主知識產權、供應鏈安全和成本控制的考慮,國產化速度會加快,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國產替代零部件企業開始逐步實現進口替代,這也為擁有技術儲備的國內龍頭企業提供了市場機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