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市場,目前很多開發商喜歡給樓盤貼上“綠色建筑”的標簽,將其作為一大賣點,一時間房地產市場“偽綠色”盛行。日前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廳獲悉,《廣西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日前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樓盤是不是“綠色建筑”并不由房地產商說了算,只有符合《標準》規定的建筑,才能真正貼上“綠色建筑”的標簽。
自治區建設廳科技處副處長農永亮介紹,《標準》是廣西首次發布的有關綠色建筑的綜合性地方標準。在《標準》中,對綠色建筑的評定,分為一星、二星、三星3個等級,指標包括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等方面。
按照《標準》,綠色建筑的住區綠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不低于1平方米;住區內部沒有排放超標的污染源;住區環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舒適及過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風;每100平方米綠地上,不少于3.5株喬木;住區出入口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米。
農永亮表示,綠地面積的多少并不是判別綠色建筑的主要指標。這次出臺《廣西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將澄清被商家過度炒作的“綠色建筑”概念,確立權威的評價標準,有望終結建筑市場上的“偽綠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