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部將出臺“土十條” |
(時間:2016-1-12 9:52:44) |
環保部將出臺“土十條”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將啟動 1月11日,記者曹紅艷報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11日在2016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三五”環境保護的總體思路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確保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強化環保督政,制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配套制度和措施。”陳吉寧說,深化落實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出臺《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指導地方試點開展環境損害賠償相關工作等各項措施是今年環保工作重要任務。 陳吉寧介紹,今年要出臺“土十條”并全面實施,啟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繼續組織實施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建立規范的污染場地聯合監管機制。 環保部統計數據表明,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1%。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預計分別同比下降3%、3%、5%、9%以上。 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我國已建成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全國脫硫、脫硝機組占火電總裝機容量比例由2010年的82.6%、12.7%提升至96%、87%;完成煤電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1/10,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電廠煤耗已達世界先進水平;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提前完成,酸雨面積已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水平。 陳吉寧表示,2016年要堅持不懈治理大氣污染,全面推進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整治,強化移動源污染監管,深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機制,推動建立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與此同時,深化水污染防治,出臺《水十條》實施情況評估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開展流域綜合管理試點等工作。 科技部將發布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 新一輪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將實施 1月11日,記者董碧娟報道:“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面向2030年,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網絡空間、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海深空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種業自主創新、健康保障等領域,抓緊遴選啟動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科技部部長萬鋼11日在2016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表示,“這批‘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要盡快編制實施方案,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分批次有序實施”。 我國科技整體水平正在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已步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萬鋼強調,要從加快重大專項實施及成果產業化、論證啟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動制造業向智能綠色服務轉型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推進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等六個方面加快部署實施重大研發任務,強化引領型發展的科技支撐。 2016年要重點做好以下10方面工作:一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發布實施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二是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激勵大眾創新創業。三是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四是加快部署實施重大研發任務,強化引領型發展的科技支撐。五是夯實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增強創新驅動源頭供給。六是實施新一輪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七是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提升區域創新發展水平。八是深入落實促進成果轉化法,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九是深化科技創新開放合作,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十是完善創新治理機制,推動政府職能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 水利部年內完成30處大型灌區和泵站更新改造規劃投資任務 2020年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將達7億畝 1月11日,記者從今日召開的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獲悉:2015年我國共落實中央投資1685億元、地方投資41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和27.1%,中央水利投資完成率達到95.9%。 2016年,要完成30處大型灌區和30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規劃投資任務,啟動灌區現代化改造、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強農業取用水計量設施建設與配套,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以上。創新農田水利組織發動方式,為穩定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水利部部長陳雷在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提高水利發展成果的共享水平;堅持節水優先、高效利用,加強用水需求側管理,加快轉變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資源節約利用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 具體而言,力爭到2020年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防洪抗旱減災體系進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重點防洪保護區達到規劃確定的防洪標準,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明顯加強,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標準達到10至2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澇地區排澇標準達到5至10年一遇。 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年供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3%和2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 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新增供水能力270億立方米,城鎮供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達到85%以上,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大幅提高。 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完成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規劃任務。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到7億畝左右。 國家質檢總局將突出監管智能手機等10類消費品質量 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將展開 1月11日,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國質量總體水平大幅提升,標準總數達到11.6萬項,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突破90%。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特色的質檢工作體系不斷完善。質檢制度體系、技術體系進一步完善,構建起9部法律、13部行政法規、192部部門規章和298部地方性法規組成的質檢制度體系。 去年,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1.1%,網絡銷售產品專項抽查產品合格率為71.3%。累計查處質量違法案件51.1萬起、貨值239億元;全國264個口岸核心能力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驗收;截獲和檢出有害生物、不合格進口商品和食品同比分別增長300%、60%和110%,萬臺特種設備事故死亡率降至0.36,創歷史新低。消費品安全方面,開展了安全標準“筑籬”專項行動,監督抽查比重提高至60%以上,查處違法案件3.8萬起,召回缺陷汽車558萬輛。 支樹平表示,提升消費品質量將是2016年全國質檢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質檢總局將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組織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全國質檢系統將消費品質量作為工作重點,從全國范圍內,突出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智能手機、兒童紙尿褲、兒童玩具、嬰幼兒童裝、廚具、床上用品、家具等和消費者關系密切的10種消費品。質檢系統還將實施“互聯網+質檢”行動,從而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將公布全國地理國情家底 測繪地理信息轉化應用步伐將加快 1月11日,記者報道: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會今天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歷時3年,已全面完成了全覆蓋、無縫隙、高精度的普查數據采集,并按標準時點全部統一核準,建成了國家級地理國情數據庫,數據總量達到770TB,相當于7億冊50萬字的圖書。目前,普查已進入統計分析階段,有望在今年形成成果并向社會發布。 通過本次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國地理國情家底。一是查清了我國“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資源要素基本情況,具體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湖泊、河流、水庫(坑塘)、荒漠和裸露地表、冰川和常年積雪等的類別、位置、范圍、面積等信息。二是查清了與人類活動相關的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地理單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基本情況,掌握其類別、位置、范圍、長度、面積及空間分布情況。 在加快普查成果轉化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普查成果開展“十三五”市縣規劃試點,在試點成功基礎上,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聯合印發了《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技術規范與編制導則(試行)》;海南省以普查成果為底圖,開展了全省“多規合一”工作;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區及時將形成的普查成果應用于反恐維穩、應急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充分體現了普查成果具有基礎性、公益性、普適性和客觀性特點,應用潛力巨大。 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普查重心已轉入統計分析和深化應用階段。實現普查成果全面網絡化共享的同時,積極推進成果在國土空間布局、農業現代化建設、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保護、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服務保障民生等方面的應用。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